新闻中心

以专业服务与客户满意度的最高境界为目标而不懈努力

你当前位置 bobty·体育(中国)综合入口 > 新闻中心 > bobty电子游戏

从法律新媒体的春天看法律服务业的春天丨凤梅姐说BOBTY

发布时间:2023-03-10 19:19:36    阅读量:

  BOBTY“凤梅姐”的春天有点忙,“凤梅姐说”有段时间没更新了,来不及和大家单独说,但是凤梅姐的朋友们都在侃侃而“说”。

  2月18日,首届法律服务业品牌发展论坛暨律新社2022年度品牌盛典在上海浦东陆家嘴举行。在此前后,律新社的朋友们在“律新V品”上持续发声,数十位国内“顶流”律所主任和专家联袂说出了这个行业的现状、特点、难点、趋势和未来。律界数百个优秀品牌案例奖持续刷屏,全国数十家媒体报道相继发布,全网流量已经突破千万,造就了法律服务业品牌的一次集体出圈效应。

  2月15日,上海市司法局官方公众号发布《一图看懂: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一期)建设支持政策正式落地》。

  设立在虹桥法务区的单位名录中,除了传统的法律服务组织,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法律科技公司以及法律媒体的身影,这些机构被称为“法律服务新业态”。

  这或许是国内各类法务园区建设中第一次把法律媒体明确列入了入驻单位,法律媒体的身份首次得到了确认。

  我这样说,不是因为律新社的业务中存在很大一部分的法律服务业新媒体相关服务,在整个法律服务行业生态圈中,法律媒体其实只是一个非常细小的一个环节,但是能够注意到产业和行业媒体的独特配套价值,显然法务区规划者和设计者对整个法律服务产业的布局和思考非常细致,非常接地气。从理解“法制”到“法治”,从理解法律服务业是专业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到助力法律服务的现代化发展对整个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深刻推动作用,不仅需要跨界思维,还需要更高的治理站位。

  3月3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司法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一个更让人“醒目”的消息:《浦东新区促进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十九条(鼓励发展法律服务衍生新业态)让新兴法律服务业的伙伴一下子热血澎湃!

  “法律新媒体”又一次出现在区域行业发展规划中!仔细看《规定》,这简直是一份值得欢呼的法律服务业发展创新规划!

  如探索实施中国籍外国律师特许执业制度;倡导开展公益法律服务,相关执业成本可以作为成本无票申报抵扣探索制定法律服务机构评级标准和内容;支持专职法律服务人才参加境内外高层次法学学历学位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教育培训费用支持;探索实施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1元年薪制”,鼓励资深法律服务人才到区党政机关挂职,探索建立优秀青年法律服务人才在区立法、执法、司法等法治部门担任专职法务助理制度;设立浦东法律服务业发展基金,接受社会捐赠,为推动浦东新区法律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法律服务业人才建设,法律服务生态圈打造等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公证机构参与区块链存证等新兴公证领域的行业标准制定;支持具备行业影响力的专业组织开展国内外法律服务机构评级,发布法律服务业全国、全球榜单,打造市场高度认可的评级品牌……

  每一条创新的规定背后,都可以让人感受到规划者“懂行”!每一行简单的文字背后都有说不完的行业发展故事与沉淀。律新社在行业里深耕八年多,见证了许多创新者的身影,大家摸索着干,不计成本、不计回报,虽然都经历了很多挫折,但只要是难而正确的事,其价值终归会被看到、被认同。

  虽然《规定》还在征求意见阶段,但是行业里的伙伴们都备受鼓舞,都跟我说:“凤梅姐,法律服务业新媒体的春天来了。”

  确实如此,法律服务业新媒体本质上是产业信息平台,也是一个产业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法律服务作为专业服务业,无论是行业信息和还是服务信息都有比较高的壁垒,行业内外都存在信息不对称,再加上产业基础薄弱,难以匹配社会各方对行业的需求。一个千亿级的法律服务市场需要很多行业垂直媒体,在不同专业领域内提供信息服务,绝不是一个律新社可以完成的。

  律新社作为中国首批致力于法律服务产业的新媒体平台,致力于法律服务业价值和创新研究,八年来,在法律科技、法律公益、法律品牌、法律文化等领域内出品了数十部行业报告并参与主办和举办了数百场活动,链接了国内法律服务业各类创新者,尤其是一些创新正能量。

  任何创新都需要支持,因为创新总伴随着各种瑕疵与不完善,甚至会犯错。但是能否对其有更多包容、理解和支持,取决于长期与短期视野的选择,以及采用看局部还是看整体的眼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BOBTY尤其是今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技术横空出世,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会更便捷,未来的专业服务业必须在服务的行业化、数据化、精细化、流程化以及特色化上更多着力,才能更好地体现专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如何为专业服务业发展打造空间和平台,打造真正的生态体系,让大家各在其位,各得其所,又能相互赋能,这本身也是一件烧脑的大事。

  国内在区域发展中能够考虑到专业服务业特点并能够给予产业对接的还不多,能够设立专业委员会已经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考虑。此外,国内法律服务产业园还在持续涌现中,都在努力搭建平台,让专业服务业与更多行业不断接轨。

  一位从业30年的行业大咖曾经说:“律师服务业和法律服务业需要战略规划、产业规划、人才规划。”十年来,我在不同场合都听到他的呼吁。现在我们正一点点朝着更具有产业化的方向走,先行者看到的解决方案正在被越来越多人认知与理解。

  两周前,我在广州“小蛮腰”下参加广州头部大所广信君达成立30周年的纪念活动,和香港律师、澳门律师同台圆桌探讨律师业高质量发展话题,这让我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法律服务业更大的融合正在发生。截至今年2月,已有205名港澳律师获准在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粤港澳三地法律服务规则机制更加协同。尤其是和香港大律师在珠江边聊天探讨“TVB里的律师和香港律师真实生活是否一致”的话题时,笑言当年看TVB律政剧报考政法学院的一代应该也要画上句号了。我们正在和越来越多的香港律师一起执业,法律服务正从“人家的事”变成“自己的事”,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法律顾问和“私人律师”……

  作为一家法律服务业新媒体,律新社尤为感激一直支持我们的朋友,也很庆幸诞生在上海这样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各方给予的支持和包容一直是我们持续创新的动力。

  律新社还有一个“春季行动”即将发布——“第七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届时全国法律服务创新领域的伙伴将再次相聚。这场“春天的约会”也是对各类产业政策的最好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