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以专业服务与客户满意度的最高境界为目标而不懈努力

你当前位置 bobty·体育(中国)综合入口 > 新闻中心 > bobty电子游戏

BOBTY推行“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模式 拓宽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3-04-09 17:47:04    阅读量:

  BOBTY月下旬,由安康市白河县重大矛盾调解中心负责人和相关司法所所长组成的法律维权服务专班,专程赴山西临汾、榆次等地,为白河籍在外创业、务工人员开展维权服务,取得积极成果。

  白河县常住人口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常年在外务工,伴随而来的劳资纠纷、工伤事故等问题,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大课题。为此,该县通过组建外出务工人员法律维权服务专班,引导群众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定纷止争,依法有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去年以来,已成功化解涉及工伤(亡)、债权债务纠纷、拖欠农民工工资、人身伤害赔偿等一批重大疑难信访矛盾问题,帮助群众挽回损失2000余万元。

  近年来,白河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资源,积极推行“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模式,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有力助推了更高水平平安白河、法治白河建设。

  将推进基层法律服务与人民调解融合发展作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有效发挥人民调解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作用。在推广“4321”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模式的基础上,组建县重大矛盾调解中心、规范建设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加强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司法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双心融合”和“站所共建”,实现基层法律服务与人民调解融合式创新发展。

  为依法有效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劳资纠纷、工伤事故等问题和涉及“三跨三分离”信访案件,整合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力量,建立法律维权服务专班和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出一条基层法律服务与人民调解融合互促、推动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积极拓宽基层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提供“一站式”服务保障。

  事前介入。针对矛盾纠纷易发领域和可能诱发不稳定的苗头问题,通过开展风险评估、BOBTY释法析理、明晰法律关系等,为党委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提供参考,为当事人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依法维权意识。

  参与处理。实行法律服务“全程跟进”,对于矛盾尖锐案件,引入法律参与协调会商,提供法律意见及处理建议;对于重大疑难案件,按照“属地、属事”原则,统筹全县法律服务力量参与处理;对于涉及“三跨三分离”疑难信访案件,一对一组建由律师、司法所长、优秀调解员为主体的工作专班,为当事人提供维权服务。

  依法代理。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帮助其代理案件,让群众把法律服务站点、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当做依法维权的代理人。建立法律参与化解矛盾考核评价机制,工作突出的予以表扬,违法违规的作出处理。

  确认保障。对调解协议、当事人承诺书进行公证或司法确认,或通过对履行过程中的资金支付等提供提存、代管等法律服务,为当事人提供履行协议的可信赖渠道,促进矛盾纠纷化解从纸面走向现实。

  通过引导当事人自愿在法治轨道上、法律规定范围内主张和协商纠纷事项,畅通和规范了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增强了人民调解的法律权威性,提升了基层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水平。全县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每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件,对申请调解的民事纠纷调解率达100%,70%以上的案件均引入法律服务力量参与化解,2022年全县矛盾纠纷治安问题调处率达99.45%。

  建立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双型人才”信息库和“双向培养”模式,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鼓励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具备法律服务工作者准入条件的人民调解员通过考试取得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近年来,已有9名司法所干部取得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

  发挥“全省十佳人民调解员”洪元文、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程文国、“全市十佳调解能手”曹云洪等优秀人民调解员的辐射带动作用,组建2个品牌调解工作室,推动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

  大力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培训,落实法律援助办案补贴和调解个案补贴制度。扎实推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和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认真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他们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中的积极作用。

  探索推行“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模式,拓宽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新路径,不仅依法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减少了矛盾上行,维护了社会稳定;而且通过引导群众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定纷止争,有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